于敏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袁隆平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对数学的核心领域拓扑学作出重大贡献,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对国际数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影响深远。他用算法的观点对中国古算作了分析,同时提出用计算机自动证明几何定理的有效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方法”。
南仁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他潜心天文研究,提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概念,主导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关键作用。
屠呦呦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张荣桥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研究员,行星探测工程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总设计师。他长期从事月球与行星探测工程总体设计工作,在月球与行星探测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组织完成行星探测工程总体方案论证,规划设计我国行星探测路线图;作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实现我国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发射完成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钱学森
原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他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实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黄旭华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土。他曾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代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隐姓埋名30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主持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领导团队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实现了我国核潜艇装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壮举,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邓稼先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原武器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